马拉色菌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13-08-15 00:47:38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马拉色菌病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以前对马拉色菌病的研究不深入,对它的病因机制不了解,常常人们对它束手无策。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那么本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发病原因:

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也称为糠秕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孢目-担孢科。该属分为7个菌种。

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为属标准株,可分为两种新模式:卵圆形和正圆形;孢子形态变化较大,可长出菌丝。

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为皮肤上最常见的一种,常与其他种同时存在,由于细胞很小,很难观察到出芽,主要特征为能分解七叶苷。

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常存在于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长缓慢且表面有深在皱褶;细胞为球形,有许多芽管,特别见于患者的原代培养。

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得名,常从头皮及面部上获得,并常与其他种共同存在。

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是唯一的非嗜脂性马拉色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皮肤,可引起系统感染。

史洛邦马拉色菌(M.sloofiae)可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为在cremophor EI上不能生长且不能分解七叶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蛎壳马拉色菌(M.obtusa)非常少见,具有β-葡萄糖苷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马拉色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高危人群有心肺疾病的新生儿、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低下的儿童及成人。做好疾病的预防是重要!

马拉色菌病健康指南
马拉色菌病的病因有哪些
  马拉色菌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此类疾病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少见的,而且此病的医学症状表现...
马拉色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马拉色菌病是由于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它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
马拉色菌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马拉色菌病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以前对马拉色菌病的研究不深入,对它的病因机制...
马拉色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浅部感染可用复方雷琐辛酊、水氯酊、2%酮康唑洗剂、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酊或霜剂、...
马拉色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对于浅表和毛囊性感染患者讲究卫生,勤沐浴更衣,防止过度出汗,被褥应经常曝晒。避免在身体上涂...
马拉色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浅表感染有时需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白癜风、贫血痣、黄褐斑、红癣等鉴别。毛囊炎应与寻常痤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