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鼓管炎为什么引起眩晕?

2017-08-10 17:21:08

刘畅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咽鼓管为沟通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毫米。其主要功能是保持鼓膜内外两侧空气的压力平衡和中耳腔的引流。对保持正常的听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我们擤鼻涕,打呵欠时,往往感觉到有空气进入耳内,耳膜响动一下并向外鼓出,这一现象就是因为空气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的。咽鼓管可自行开放,这个开放过程对中耳很重要。当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中耳腔内空气吸收,中耳腔内形成负压,此时咽鼓管开放,空气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时,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气压保持相同,从而保持正常的听觉功能。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功能不良或狭窄时,中耳腔长时间保持负压状态,或出现中耳积液,或出现鼓膜内陷,引起听力障碍。中耳负压和鼓膜内陷都可以引起眩晕。

急性咽鼓管鼓室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通常有患侧耳胀感及传导性耳聋,临床上诱发眩晕的情况亦不少见。可能因前庭反应不对称,或者由于左右咽鼓管室炎性病变程度不同而致内耳反应失调所致。中耳鼓室负压能改变两个窗的压力,从而诱发前庭反应,发生眩晕。可有自发性眼震,方向向患侧,多为混合型,强度一般为1度,眩晕可因咽鼓管阻塞缓解而平息。所以,临床上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忽然发生眩晕,并有双耳胀满感,传音性耳聋,自声过强及鼓膜内陷,鼓膜轻度充血等症征时,应考虑到此病。如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急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治疗原则是:全身给予抗生素、抗过敏药、鼻部滴用血管收缩剂如1%的麻黄素液等。中耳积液时可穿刺抽液。许多患者往往要求医生开滴耳药,以为这样就可以治疗本病,实际上由于鼓膜的阻挡,滴耳药是不能进入中耳腔内的。另外,行耳咽管吹张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但一定要把鼻涕擤干净后,由医生或自己进行吹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