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1网友分享
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K-F环眼底樱桃红斑和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病)等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根据有无遗传早现现象推测是否为动态突变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某些检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和铜蓝蛋白(CP)水平降低、尿铜排泄增加、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染色体检查: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如染色体多于或少于23对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等畸变主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和双亲精神发育迟滞伴体态异常患者、多次流产的妇女及其丈夫曾生过先天畸形病儿的双亲等。
(2)基因诊断: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如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基因突变和连锁分析,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可直接检出DNA缺失、重复和点突变以及是否带致病基因。被诊断对象包括有症状患者症状前患者、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和高危胎儿(产前诊断)等。
(3)基因产物检测:主要应用免疫技术对已知基因产物的遗传病进行蛋白分析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用免疫法测定肌细胞膜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含量因基因缺陷是通过异常蛋白产物致病不依赖基因诊断也可确诊。
随着医学的发展能够医治的遗传病逐渐增多,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用铜的螯合剂青霉胺治疗促进体内铜排除,苯丙酮尿症患儿用低苯丙氨奶粉和苯丙氨酸降氨酶治疗等,其他治疗如神经营养饮食疗法、酶替代(如黏多糖Ⅰ型和Ⅱ型)、康复和手术矫正等有一定的疗效。
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替换、增补或校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遗传病目的。引入外源性基因方法是利用病毒载体把正常基因携带到靶细胞中,并产生有生理意义的表达。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分子遗传学发展和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阐明,预期基因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在遗传病治疗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大多数神经系统遗传病在30岁前出现症状。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大多数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多数神经系统遗传病预后不良。
1.染色体检查
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包括染色体数目、形状,观察染色体有否单倍体、三倍体出现,染色体有否畸变、易位、倒错等情况。有下列情况者应作染色体检查:
(1)有先天畸形的家庭成员
(2)有多次流产病史的妇女及其丈夫
(3)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兄妹及父母
(4)有明显智能减退和体态异常的神经系统疾患病者
2.生化酶检测
许多遗传性代谢病的诊断依赖于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白细胞中某些特殊酶的缺乏予以诊断。
3.细胞学检查
某些遗传病,如Gaucher病的肝、脾或骨髓中发现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病者的骨髓中可以发现“泡沫细胞”。
4.基因检测技术
采集患者血液,提取DNA,进行体外扩增测序等技术,为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国内大型医院和基因检测机构已开展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测。
5.产前诊断
利用妊娠妇女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作DNA探针检测予以产前诊断。电生理、影像学X线,CT,MRI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也颇有意义。
1.智能减退
又称为精神发育不全,根据智能减退程度可以分为白痴、痴愚和愚鲁3个等级。白痴者智商(IQ)在0~30,痴愚者智商在30~50,愚鲁的智商为50~70。若智商在70以上者为低能。
2.行为异常
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病症状之一,常与智能减退伴存,表现为兴奋、易激惹、烦躁、人格改变等,少数患者可有冲动行为而被误诊为精神病。
3.言语障碍
神经遗传病中的言语障碍可由中枢神经的发育不全而致失语,或由发音器官的不协调所引起的构音障碍所致。前者表现为听不懂、不认识、不理解和不能表达。后者讲话缓慢无力、发音顿挫、鼻音、吐词含糊等,具体表现为:
(1)痉挛性发音困难如痉挛性截瘫和脑瘫病者爆破性构音障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性语言。
(2)无力性语言见于咽肌萎缩和无力的肌营养不良者的发音,常见于锥体外系疾病的扭转痉挛、肌阵挛、舞蹈动作时发出的时高时低的阵发性发音障碍。
4.不自主运动
是累及锥体外系统的遗传病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以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为特征的震颤,张力降低动作增多的舞蹈动作,肌张力不规则的手足徐动、扭转痉挛等,以及节律性肌肉收缩的肌阵挛,如肌阵挛性癫痫-脑桥-小脑变性等。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anxiety)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panicattack)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精神病会隔代遗传吗?在生活中精神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精神病具有遗传性,这一点,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都怕精神病会遗传给自己的后代,那么精神病隔代遗传是真的吗?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束支阻滞,包括左束支主干部阻滞及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双阻滞。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远较右束支阻滞少,30岁以下的患者发生率更低,左束支阻滞在4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为3.6%,40岁以下者为0.9%,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比左束支阻滞高8~16倍。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