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5
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果孕妇的高血糖无法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增加母儿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母子健康。
怀孕期间受机体激素影响,血糖代谢容易出现问题,加上有肥胖、高糖高脂饮食,很容易引发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因此,准妈妈们需要充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医学知识,避免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病后会出现哪些身体症状呢?下面就一一进行解答。
第一、何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就是说自己怀孕前机体的糖代谢是正常的,在怀孕期间出现了糖代谢紊乱,去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这与怀孕期间胰岛素分泌障碍或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前就已经临床明确诊断的糖尿病并不包括在内。由于糖尿病孕妇围生儿的死亡率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妊娠期孕妇高血糖管理关乎母婴结局,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哪些症状?
绝大多数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临床上该病多发生在妊娠的晚期,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内分泌改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相类似,可有口渴、口干、尿糖、尿频等表现。
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阴道感染、倦怠乏力等症状,但是这些临床症状都没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孕妈忽视。
第三、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呢?
在怀孕24~28周的时候,准妈妈们需要去医院进行随机血糖的测定,即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简称糖筛),这个测试并不需要控制饮食。通常要求孕妇在五分钟内喝完一杯200毫升(含有50g葡萄糖)的水,然后开始计时,1小时后抽静脉血测其血糖值。
如果孕妇的血糖浓度超过上限值即属于糖筛阳性,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测空腹血糖值(即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就是平时所说的空腹血糖,该实验要求孕妇保持空腹状态8~14个小时,口服75g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小时静脉抽血一次。
最终测得三次血糖值(空腹、1小时、2小时),三次检查结果中的任意一项数值异常(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负荷后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即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确诊后孕妇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通过系统管理将孕期血糖值降到正常水平。比如服用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种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安全性较高。
第四、孕妇在妊娠期间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高龄、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孕前肥胖(体重指数BMI≥25)、有早产或死胎史的孕妇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上述这些都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首先,饮食上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虽然怀孕期间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但是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作用,导致孕期肥胖,诱发妊娠期糖尿病。
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比如芹菜、韭菜、紫薯、玉米、燕麦、白菜等,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且有良好的的饱腹感,避免孕期过度肥胖。
此外,除了吃些鱼虾等优质蛋白食物外,也要适当吃些低血糖生成指数的蔬菜水果,比如黄瓜、西红柿、奇异果、柚子。
其次,孕期也要适度运动。
怀孕期间除了注意控制个体化饮食外,孕妇还可以适当进行温和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游泳、孕妇瑜伽、爬山等轻体力运动,适当的锻炼能够提高孕妇体质、减轻孕期妊娠反应,有助于自然分娩,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孕妇在孕期出现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性也会随之增加。此外,月经周期紊乱、反复的流产史、孕期膳食不合理也是该病的高危因素,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孕期检查和血糖监测,做好孕期管理,注重孕期和孕期的饮食控制,保证膳食的营养全面均衡和血糖水平的稳定,血糖不达标时一定要就医进行科学治疗。
高血脂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跟性别的人群中都可发生,而且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加。该病跟饮酒、吸烟、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就会出现黄色瘤、早发性的角膜环等症状。除了这些症
2020伊始,全世界都被“新冠病毒”搅得天翻地覆,中国作为最早发现最早应对的国家,现在疫情已经逐渐稳定,国人的生活也已经逐步恢复。无论2020有多难,这一年还是走向了尾声,2020即将画上一个让人难忘
你听说了吗?某某某为了治癌症,都把房子卖啦!什么?都卖房了?这真是白用功,癌症治不好的!这般对话,想必有很多人都曾听到过,在我们心中无论是否真的了解过癌症,都对癌下了绝对的判断,认为它就是一种治不好、
脑梗是因脑血管堵塞而引起的疾病,近几年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的脑梗患者高达550万左右,许许多多的人深受该疾病的困扰。脑梗不仅发病率高,其死亡率也很高,即使幸存,也有很大的几率出现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