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去游玩但怕晕车?需要怎么做,才能别让晕车破坏出行心情

2022-04-30

#五一假期#

五一假期,如约而至。

虽说目前由于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很多地方也都纷纷劝告市民们就地过年,以及采取各种严格的返乡政策。

不过难得有假期,还是有不少人计划出门到处浪。

而出门游玩,自然是少不了各种交通工具,但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不少麻烦-----晕车。

对于晕车这件事,没有经历过的人或许毫无概念,经历过的人却记忆深刻,甚至严重的还会留下心理阴影,害怕坐车。

晕车,实际上医学上称为晕动症

很多人乘车或者是乘船、乘飞机等一些交通工具的时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头痛、头晕,以及恶心或者是呕吐等一系列不适感,这种现象便是晕车,也被称为晕动病。

这种晕的症状,有时候也会体会在过山车、玩旋转木马等情况。

虽然这种现象一般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会使患者出现非常明显的不适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动以及健康。

乘车时如何防止晕车?

晕车虽说比较难受,但也有一些办法,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更加舒适,从而缓解晕车等症状。

第一,注意座位的选择

对于晕车的人群来说,在选择座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车辆的最后座,更不要选择看不见前方景色的座位。

后座的晃动性比较大,很容易使人出现晕车现象,而看不见前方景色的座位,则会给人一种憋闷感。

如果是私家车,那么可以选择副驾驶的座位,而如果是客车或者是其他车辆,应该选择最靠前以及能够看清前方景色的座位。

这些座位的视线比较广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晕车的问题。

第二,采取正确的坐姿

不要让整个身体完全靠在座椅上,否则随着车身的摇晃,晕车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更不要低头看手机或者是看书。

最好是后背绷直,尽量不要靠到椅背上。头部也不要乱晃,应该目视前方。这种看似“中规中矩”的坐姿,能够有效起到预防晕车的作用。

第三,适当使用风油精

对于容易出现晕车现象的人群来讲,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

由于风油精中含有比较多的薄荷脑和樟脑成分,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清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晕车,还能够改善晕车所引起的头晕、恶心症状。

除了风油精以外,也可以使用薄荷精油或者是清凉油。

第四,食用少量糖果

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应该在随身口袋里装一些糖果。

注意不要选择过酸的糖果,否则会使得胃部黏膜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引起严重的恶心以及呕吐现象。

可以选择一些口感较为清凉的糖果,比如薄荷糖,或者是选择一些罗汉果润喉糖,有着预防晕车以及改善晕车所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作用。

第五,乘车过程佩戴口罩

很多人晕车的原因,与车厢内的气味有关,比如在车厢当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汽油味。或者是车辆内人流较多,导致车厢中出现比较明显的臭味或者是其他异味。

这些刺激性气味很容易使人反胃,从而诱发晕车的出现。所以在乘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佩戴上口罩,如果口罩被打湿应快速更换。

第六,服用防晕车药物

在乘车前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晕车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出现晕车的现象。

常见的非处方药有茶苯海明和苯海拉明,无需医生处方,自己可以自行在药店购买服用,你找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来使用。

另外,同时可以配合贴一些晕车贴,也有着预防晕车的作用,但一定要在乘车30~60分钟之前服用。

通常而言,晕车并不是什么大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

当然,若能做好以上这些事,至少在五一假期中别破坏旅游兴致。

上一篇:超一半的中国成人存在超重或肥胖

下一篇:胆囊炎影响生活?提醒患者:想要
大家都在看
经常腹胀、消化不良,做体检时注意排查肝癌、胃癌,别忽视

近些年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持续增长,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比如之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早已逐渐变成了家庭日常便饭。然而,正因饮食习惯和食物的变化影响,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病发率也在逐年

肾不好,不想被尿毒症“盯上”,牢记这5个信号,发现后及时检查

很多人都说肾病是沉默的杀手,因为大多数的肾病都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被检查出来的。但其实肾病和其它的疾病是一样的,它的发病也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体还会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只要掌握

达叔患上肝癌!癌前肝脏这一现状,早发现或许还能挽救肝脏

近日关于达叔罹患肝癌,入院手术的新闻还是模糊了许多人的双眼,毕竟达叔作为星爷的黄金搭档占据了很多人的青春。说到“肝癌”,很多人并不陌生。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解毒器官,对健康尤其重要。一个健康的肝脏是

长期尿黄异味大,排除了“喝水少”,可能是肝肾问题,早检查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太频繁,往往容易让人忽视。就拿排尿来说,正常情况下人体在白天每天需要排尿4到6次,在夜间需要排尿0到2次。人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
私人医生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