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7 20:16:52
01、盆底组织软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02、长期腹内压力增加
是直肠脱垂的原因的重要的一环,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
03、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脱垂。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襻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
小儿的直肠脱垂基本上是黏膜脱出,不存在整个直肠脱出的问题。正因为小儿的直肠脱垂容易自愈。因而国内绝大多数肛肠专业工作者不主张对3岁以下的幼儿进行手术。
直肠脱垂的治疗依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肠脱垂的诱发因素;幼儿直肠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的黏膜脱垂多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成人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幼儿直肠脱垂有自愈的可能,应注意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直肠复位,取俯卧位,用胶布固定双臀等。成人也应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脱垂程度和手术治疗后复发。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内,使黏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起到粘连以及固定的作用。
3.手术治疗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很多如:
1.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肯定。
2.直肠黏膜脱垂可采用痔环行切除术方法。
一、直肠脱垂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二、直肠脱垂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直肠脱垂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直肠脱垂,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三、直肠脱垂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
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另外,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
直肠脱垂是一种肛肠类疾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痛苦。实际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善自身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是可以有效预防直肠脱垂的。那么,具体的预防方法是什么呢。
①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②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③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④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直肠脱垂有一定作用。
⑤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肛门栓通常用于通便、止痛、止痒和杀虫及痔疮发炎等。肛门栓剂多制成鱼雷型,由于肛门括约肌的自动收缩而进入直肠内。常用的栓剂有很多种,对全身症状和直肠炎也有治疗作用,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易行可靠的保守疗法。下面详细介绍。
肠痉挛又称肠绞痛,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轻重不等反复发作,可自愈。缓解时腹软、无包块、无压痛及其他病理体征。下面请看具体介绍。
广义而言,发生在直肠的炎症均可称为直肠炎。常见的直肠炎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直肠炎轻者仅黏膜发炎,重者炎症累及黏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有时只是部分直肠受累,有时直肠全部甚或累及肛门。急性直肠炎长期不愈,则变为慢性直肠炎。那么直肠炎能饮葡萄糖吗?请看下文。
假如在生活当中不幸患有痔疮这样的肛肠类疾病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措施呢?相信很多的人也都在关注着这样的问题,因为痔疮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去了太多的病痛,也很容易引发便血,痔疮患者出现便血该怎么办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