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3 09:16:54
如果大家发现胆囊里面的息肉大于1厘米,仍然不去医院接受治疗的话,胆囊就会持续不断地受到刺激,最终引起长期的慢性炎症,最后就有可能导致胆囊上皮癌变了。临床调查显示,胆囊癌伴存结石者占80%以上,因此大家如果发现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后,一定要定期去医院做B超检查观察着。一旦发现胆囊腺瘤样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并且其蒂短而粗者,尤须警惕恶变可能。
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病变,原则上不考虑手术。患者可解除思想顾虑,酌情配合利胆药物治疗。此外,要强调的是B超的动态观察,一般来说,每4~6个月复查一次,若发现息肉有增长趋势,可适当缩短复查期。
而当胆囊息肉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考虑手术:①胆囊息肉直径大于或等于10毫米者;②广基(指息肉的底部宽)或单发息肉且直径大于或等于8毫米者;③B超动态观察显示息肉体积增长较迅速者;④胆囊息肉病变伴结石者;⑤胆囊息肉病变伴较重的慢性胆囊炎者。手术方式主要为胆囊切除术。
1、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的病因。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2、喜欢喝酒也是引起胆囊息肉的病因。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3、胆囊息肉的病因还包括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容易患胆囊息肉。如爱吃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3、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1、胆囊息肉的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上世纪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的危害最为严重的表现。
2、胆囊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不易察觉,B超体检时才发现。极少数胆囊息肉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胆囊息肉的危害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胆囊息肉患者癌变。
3、胆囊息肉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单发性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胆囊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胆囊息肉的危害是癌变性比较大,对胆囊息肉患者的危险性也大。而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
甲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病,是由于甲肝病毒而引发的疾病,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得了甲肝?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如何判断甲肝及其其他的专业相关知识。
肝硬化的蛛丝马迹有哪些?肝硬化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马上跟随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丙肝。
肝硬化是一种高发性疾病,人们在受到肝硬化的影响后,也会导致肝腹水出现。那么,肝硬化病人能喝蜂王浆吗?肝硬化腹水的原因都有哪些呢?日常怎么护理呢?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