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一顿健康的饮食,到底需要满足怎样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02 10:45:18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一日三餐,外加下午餐和夜宵,人类要想存活下来,自然离不开饮食。

而饮食,也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柳叶刀》:全球20%的死亡归因于不健康饮食

早在2017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全球饮食领域的大规模重磅研究,针对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从而计算所造成的死亡率以及疾病负担。

而研究表明,全球接近20%的死亡与饮食有关,2017年全球不良饮食造成了11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受到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在全球很多国家,摄入健康食品和摄入大量不健康食品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要想保持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必不可少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而想要健康长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一、吃饭时细嚼慢咽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吃饭时为了节省时间,狼吞虎咽,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可加重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可引起胃炎、肠炎等疾病。

而如果吃饭时细嚼慢咽,将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吞下,更有利于消化,身体也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放慢吃饭速度,当吃饱时大脑可以及时接收到信号,不会吃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荤素搭配合理

虽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总是大鱼大肉,对健康却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猪肉、牛肉等红肉,其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大量摄入,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长寿的人在饮食上往往更注意荤素搭配,喜欢摄入粗粮、蔬菜、水果等,这类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既可以增强饱腹感,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三、不“趁热吃”

如果食物的温度过烫,超过65度,会刺激、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诱发炎症。而长期口腔和食道黏膜被反复地烫伤,很容易导致细胞增生、异变,从而诱发癌症,影响寿命。

因此,吃饭时不妨有耐心一些,等饭菜稍凉一些再吃,同时热水也是如此。

四、吃饭时不抽烟喝酒

吃饭时抽烟喝酒的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男性,聚会、应酬时,烟酒更是少不了。

但烟酒对健康十分不利,长期抽烟喝酒,会诱发多种癌症。而且吃饭时抽烟喝酒,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对健康更为不利。

当然,平时生活中更需要远离烟酒。

五、进食时间规律

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当工作忙碌时,来不及吃饭是常有的事。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会打乱肠胃消化的生物钟,诱发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此外,饮食不规律,还会引起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六、减少重口味的摄入

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同时还是糖尿病、骨质疏松、胃肠疾病。

其中高盐饮食在我国已经成为普遍行为,据统计,我国人均每日摄入盐在10克左右,有些地方甚至高达20克,远远超出6克的标准。

而除了食盐之外,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食品中潜藏着很多“隐形盐”,比如咸菜等腌制食品、火腿肠、午餐肉等加工食品、薯片、薯条等膨化食品,以及味噌、酱油、沙拉酱等调味品。

过量使用这类食品以及含盐调味品,等同于使用过量的食盐,同样也会导致人体食盐超标。

上一篇:一到凌晨三、四点就醒,之后再难

下一篇:胆囊炎影响生活?提醒患者:想要
投诉
大家都在看
尿酸升高,身体六个部位“亮红灯”,人们普遍只知道第二个
尿酸升高,身体六个部位“亮红灯”,人们普遍只知道第二个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高尿酸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并且

高血脂不控制,当心引发这9种并发症,每个都不能忽视
高血脂不控制,当心引发这9种并发症,每个都不能忽视

高血脂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跟性别的人群中都可发生,而且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加。该病跟饮酒、吸烟、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就会出现黄色瘤、早发性的角膜环等症状。除了这些症

春节聚餐总是吃太多?医生推荐这4种食材,清清肠胃,去油解腻
春节聚餐总是吃太多?医生推荐这4种食材,清清肠胃,去油解腻

每逢农历新年,自然少不了就是“吃几顿好的”。无论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大餐,还是随处可见的大小餐馆,还是年货上各种丰富多彩的包装食品……而这种情况的导致,少不了让我们越!吃!越!多!而吃得多了,自然就免不了

高血压若不控制,这些并发症会找上你,危害不容小视!
高血压若不控制,这些并发症会找上你,危害不容小视!

高血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超重跟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的精神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患上该病的人不仅会有头痛、不安、疲倦、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而且还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那么该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