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胆固醇较高,吃多了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5-23 13:42:36

鸡蛋,可谓是这个星球上,最物美价廉的食物。

一个鸡蛋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八种必须氨基酸,丰富的卵凝脂,且鸡蛋的蛋白质类型与氨基酸构成比例十分完美。

最关键是人家还不贵呢,而且吃的方式又多种多样,简直就是人类的福星啊!

不过近些年,鸡蛋却也背负着一些骂名。

比如----胆固醇过高,鸡蛋不要随便吃。

胆固醇高,就不能吃鸡蛋吗?

话说回来,鸡蛋的确胆固醇高,尤其是鸡蛋黄,每100g中的蛋黄就有高达1500mg左右的胆固醇,一个50克的鸡蛋,就约有300mg左右的胆固醇

但问题是,鸡蛋的确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但并非人家的错。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分为两类----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内源性的胆固醇占据总胆固醇的2/3左右,是主要来源。

而饮食获缺的外源性胆固醇占据小部分,轻度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吃鸡蛋并不会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

对吃不吃鸡蛋的热议,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大众对心血管问题的关注

2020年9月,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就推算:

我国当前罹患心血管症的人数已经达到3.3亿,也就是说每4个国人中就存在一个人有心血管问题,如此状态下,国民将“能不能每天吃1个鸡蛋”列为话题争议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其实关于吃鸡蛋的问题,上述研究只是大数据的汇总分析,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影响,又不一样。

我们举两个例子:

一个相对贫困的朋友,每天的饮食都比较简单,鱼肉也食用得很少,缺乏营养,身体瘦弱,体质较差。

这种情况如果可以适量地食用鸡蛋,补充脂质营养、蛋白质等,哪怕每天食用两个鸡蛋,不但不会伤害到健康,反而是一种集中的营养补充,能够迅速改善身体缺乏营养的状态。

而如果是一个本身就有肥胖高血脂的人,原本就是保持着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即便发现了心血管疾病,仍然不改变饮食习惯。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鸡蛋中的胆固醇,就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其他方面的膳食情况,以及相应的健康情况分别进行判断。

在自身饮食习惯良好的前提下,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正常,每天食用鸡蛋,是对身体有益处的,而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好鸡蛋的食用量。

蛋黄在营养上的优势,可一点不逊于蛋白

很多人都有这个误解,尤其是不少热衷于健身的朋友们,往往会严格遵循所谓的低脂高蛋白食谱,比如10个鸡蛋就丢弃9个蛋黄。

然而,蛋黄中其实也含有蛋白质,而且要比蛋白还要高许多。

由于蛋白水分较高,蛋黄比较干,因此蛋白中大约含有11%的蛋白质,而蛋黄却占有17.5%,而且两者的氨基酸组成都几乎完美,极易被人体所吸收。

同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磷、钙、铁等矿物质,其中也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D、E、K以及绝大部分的B族维生素

另外,有助于视力的叶黄素以及玉米黄素,以及预防慢性病的卵磷脂、甜菜碱也都集中在蛋黄中。

因此,这样如此丰富的蛋黄就这样丢弃,这也太遭天谴了吧?

当然,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患者这类患者,每天吃1个即可。

而对于胆囊炎患者,就需要尽量少吃蛋黄,可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和豆固醇的豆制品,作为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上一篇:因丈夫吸烟夫妻俩人同患癌?3亿

下一篇:告诫女性:身上若有这4个异常,
投诉
大家都在看
尿酸高多半与这七个坏习惯有关,及时纠正,防止痛风找上你
尿酸高多半与这七个坏习惯有关,及时纠正,防止痛风找上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许多人难以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疾病的高发,这其中,高尿酸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高尿酸可导致痛风,令患者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除此之外,高尿酸还可损害肾

高血脂不控制,当心引发这9种并发症,每个都不能忽视
高血脂不控制,当心引发这9种并发症,每个都不能忽视

高血脂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跟性别的人群中都可发生,而且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加。该病跟饮酒、吸烟、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就会出现黄色瘤、早发性的角膜环等症状。除了这些症

血管不好百病生?血管发生“堵塞”,身上哪些症状会有所体现?
血管不好百病生?血管发生“堵塞”,身上哪些症状会有所体现?

医学专家说过一句话,叫做“人与动脉同寿”,这里提到的动脉指的就是血管。几个字形象的表明了血管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血管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心脏的作用下,将营养物质氧气和血液输送至全身各个部位,并且将代谢的垃

手上青筋多,而且很明显!网传说是身体变差的象征,其实不科学
手上青筋多,而且很明显!网传说是身体变差的象征,其实不科学

随着国民对养生的不断关注和重视,网络上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多个养生专家!他们每天发布着关于养生的文章或视频,很多人都对这些内容深信不疑。特别是作为家长的中老年人,近几年才开始接触网络,认为只要印有专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