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6 08:38:14
正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
小暑一过,我们也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出伏----7月16日至7月25日是初伏。
而炎炎夏日,突发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夏季,为何特别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只有寒冷的冬季才是心肌梗死的危险时期,但实际上炎热酷暑,反而是突发心梗的风险明显增加。
由于夏季外界温度过高,人体为了散热而排汗较多,体表血管不断扩张,导致血液在体表分布要比平时增加,进而容易导致心脏、大脑、供血量严重不足。
此外,身体出汗较多,容易造成身体缺水,血液粘稠度过高,就会容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再加上夏季炎热高温,人们往往会容易感到心烦气躁,情绪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也会诱发心梗的出现。
心梗来临前,身体有哪些症状表现?
一、反复胸口不适
大部分心梗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经常会出现胸口部位的不适感。
在平躺睡觉的时候,胸口部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憋闷感。但患者如果采取坐着或侧卧的方式,这种憋闷感会稍微减轻。
而在白天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心悸、心慌,或者是胸口部位发闷疼痛的情况。
如果这些胸口不适感持续出现,且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就应引起高度警惕,这些症状是急性心梗发作时的主要表现。
二、心前区疼痛
心梗在发病之前的数日以及发病早期时,患者的心前区部位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具有沉重感、挤压感以及压迫感的特点,有部分患者的心前区部位会出现钝痛感。
如果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处于持续发作状态,并且有着持续性加重的特点,那么就应引起高度警惕。
一旦这种疼痛超过30分钟,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三、左侧身体疼痛
尤其是在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的时候,患者整个左侧身体都会出现相应的痛感。比如在心口部位出现疼痛时,这种痛感很快会放射至左侧的肋骨部位以及上腹部位。
同时患者的左上肢、左肩、左背以及左侧的颈部和面部、头部、牙齿都会出现相应的痛感。这种痛感有着持续性,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越来越严重。
对于这种疾病来说,预防十分重要,要如何预防心梗在夏季发作呢?
1、控制空调温度
尽管夏季比较炎热,但依旧要注意控制好空调的温度,最好能够保持和外界温度的温差在5摄氏度范围内。
小暑将至,炎炎夏日,自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但同时由于日入三伏,人体血管也处于扩张状态,不利开泄。
因此,进入小暑后,如果过分贪凉或者进入温差较大场所,寒邪容易趁机入侵,所以避免长时间直吹冷气,并且保护好人体薄弱部位,比如颈部和后心。
2、及时补水
缺水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夏季炎热,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平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3、合理用药
对于部分稳定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容易突发心肌梗死。在出家旅行或外出运动时,还需要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品,牢记医生叮嘱。
而对于已经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无论这个症状是否出现,都需要积极用药,切不可轻易停药,进而防止心梗突发。
总之,心梗是一种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那么患者很可能面临瘫痪,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也要懂得如何去区分心梗和一般疾病,只有做好这些,才能降低心梗的发作几率,让自己更加健康。
#长达40天的三伏天即将来临#
诺如病毒也被称为诺瓦克病毒,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出现病毒性腹泻的首要病源,有着非常强的传染性,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一旦感染诺如病毒,患者会有1~2天的潜伏期。潜伏期之后,患者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呕吐、
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这些嘌呤成分没有及时的被代谢出去便会沉淀在体内,引起尿酸增高。大量的尿酸,很容易在关节部位形成尿酸盐结晶,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痛风的出现。因此,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
#学生即将能接种新冠疫苗#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再加上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加持下,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让进入春节的中国无疑遭受一次巨大的考验。不过好在经
在中医界有这样一句话:久病成疾!而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久病成癌!有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诊之前,明明身体没有严重不适,但偏偏就到了癌症晚期。这让患者不能理解,难道癌症就是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疾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