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2 16:57:15
一般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长版的,整个三伏天加起来长达40天,直到8月22日才出伏。此时,虽已立秋但伏还在,防暑降温的同时千尤不能忽视除湿。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而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湿气总是与别的致病因素狼狈为奸,比如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由于正值伏天,空气湿度比较大,人体的汗液难以排出,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使人的精神状态和胃口变差。此外,在这个加长版的桑拿天里,虽然平均气温不是最高,但还是会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湿气在作祟。
一般在看中医时,常听大夫说病人体内湿气太重。那,体内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从人体构造来看,水占比大约为70%-80%。脏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运行、代谢,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产生水湿,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哪些坏习惯最易招来湿气?
1、贪凉: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给“湿邪”入侵创造机会。
2、睡眠差: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3、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4、老坐着: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5、喝大酒: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别忘了酒助“湿邪”,尽量少碰。
6、不通风:不注意房间的通风,潮气自然加重。
7、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8、不吹干头发就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湿兴”大发的信号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怎样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以下这些信号告诉你该排湿了,平时更要注意:
1、起床时看感觉:早晨起床时如果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2、穿衣时看皮肤: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3、如厕时看大便: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4、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看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6、看平时爱不爱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7、吃饭时看胃口: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舒压,许多人通过做spa来减缓压力,那么,spa到底是什么呢?其实spa也叫做水疗,是指专业人员运用水、精油、光线、音乐等多种元素,减缓人们的压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是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但是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在春天是最容易犯困的,特别是到了午后的时候,工作或者是学习都提不起精神,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完全是有科学依据的。
大家都知道,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在幼年时期一般都会换牙,但是具体换牙换多少颗呢?孩子们大部分都喜欢吃甜食,但是在换牙时期,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远离这些危害牙齿的东西。除此之外,儿童换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在我们的人体之中,肾这个器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我们体内的废物排出去,保持人体的健康。但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个重要性,有时候还会做一些伤肾的举动,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保护我们的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