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在有何新的治疗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临床上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等检查用于确诊再障。再障罕有自愈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流行病学再障年发病率在欧美为4.7~13.7/106,日本为14.7~24.0/106,我国为7.4/106,总体来说亚洲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发病年龄呈现10-25岁及>60岁两个发病高峰,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2疾病分型(1)重型再障-I型(severeaplasticanemia,SAA-I);(2)重型再障-Ⅱ型(severeaplasticanemia,SAA-Ⅱ);(3)轻型再障。3发病原因某些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4发病机制传统学说认为,在一定遗传背景下,再障作为一组异质性“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种子”)缺陷、造血微环境(“土壤”)及免疫(“虫子”)异常。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在原发性获得性再障发病机制中占重

药源性疾病的病因是由药物诱发而出现的人体某个或几个组织器官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并且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故亦称其为药物诱发性疾病(Drug-induced Discases)。它的发生与发展与近几十年化学药物种类日益增多,用量不断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在我国建国初期,固定性药疹极为罕见,随着磺胺类药物的大量应用,至70年代此型药疹已成常见多发病;过敏性休克在50年代也不多见,自青霉素等抗生素普遍应用后已属临床常见危象之一。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则更为严重,由于是选择性地损害内耳的位听神经(耳蜗与前庭),致使患者变为终身残废。
   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很多,既有病人本身的特异体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也有药物方面的质量问题。但从许多统计资料看,主要原因还是不合理用药;滥用错用药物或不按医嘱自服乱用药物都极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目前全球各类药品已达数万多种,我国若把中西药品加在一起,包括原料、制剂及成药,亦在万种以上,此外,尚有含药饮料与食品,药酒与含药日用品,品种繁多,数量浩大,琳琅满目。如此众多药品流通于市场,供应于临床,必须做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否

根治乙肝大小三阳是否有药?我曾经回答过好几个类似的提问。
   科学家真正了解乙肝的HBV病毒的时间直到2009年将近40年,近四十年来,全球的每天估计有上万专家、教授、医学人士致力研究保肝药、护肝药、转阴药、排毒药、纳米疗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曾被认为费用很高的体细胞治肝技术有疗效但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都后悔;什么三支针确保转阴、各种各样的药、各种各样的疗法,每一种疗法都对乙肝进行反复试验过,都没有发现特效药、转不了阴、无法根治;有人也认为治疗性的疫苗能够有突破史,但试验也没能肯定,也许在将来的若干年以后才能得到验证。在实验室里发现乙肝病毒的抗噬能力是比较强,耐性更强,常规用药是无法显效的,加上患者的体质有偏差,患病时间有长短、有轻重,有性别与年龄的差异,有急性、有慢性、有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有湿热郁结型、有肝肾阴虚型、有毒伤血络型、有毒邪串患型的乙肝病,有风、寒、暑、湿、燥、火,凉、热、虚、实之分......没有经过专业医生的正确诊断,得不到针对性的用药,用些常规药是治不好的、没有效果的;只有经过专业性的医生诊断,针对性地“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瘀者散之
  以上是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在有何新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