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蛋白尿

  很多朋友并不知道选择性尿蛋白是什么,其实尿蛋白的选择性主要是肾病综合征的一种。如果我们人体尿液中出现的主要是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这样就说明我们的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较好,那么这种蛋白尿就称之为选择性尿蛋白,反之则称之为肥选择性尿蛋白。那么到底选择性蛋白尿的正常值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目录 1.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 2.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3.蛋白尿是怎么出现的 4.选择性蛋白尿临床意义有哪些 5.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1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

  其实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是用于检查我们的肾功能的是否正常的手段之一,而一般来说,选择性尿蛋白的正常值是0.1~0.2之间的选择性,而如果这种选择性蛋白尿出现数值升高,这样对于我们的身体危害性是极大的。

  选择性蛋白尿

  尿蛋白选择性就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中各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滤过的状态。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

  定义:如尿中出现的主要是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好,这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相反,如尿中出现多景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差,这种蛋白尿称为作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指数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正常值:SPI界于0.1~0.2之间时为中选择性,是正常的临床表现。选择性蛋白尿指数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高选择性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敏感,预后较好。膜性或膜增殖性肾炎常表现为低选择性或称之为非选择性,表示大分子蛋白大量通过了肾小球滤膜,对激素反应差,预后不良。

  需要检查的人群:被疑是肾病患者。

  症状

  1、在正常饮食、饮水条件下,尿中蛋白质的量在成人持续高于150mg/24小时,青少年持续超过300mg/24小时,常规定性试验为阳性,可叫做临床蛋白尿。

  2、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量保持在180升之多,但是要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放出来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

  3、蛋白尿并非都看做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包含两种。功能性蛋白尿也称做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群中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

  4、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症状表现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

  关于选择性蛋白尿的正常值,一般来说是在0.1到0.2之间,这样才是正常的表现和现象。而如果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质,这样则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差,因此就需要及时就医和治疗了,大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住。

2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3蛋白尿是怎么出现的

  蛋白尿是怎么出现的!肾病有很多种类,蛋白尿也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肾病综合症大量蛋白尿的形成是由于各种病理因素所致,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如孔径变大或负电荷减少等,从而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且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大量蛋白尿。

  血液中的水及其溶质通过肾小球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必须经过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这三层结构称为肾小球滤过膜。三层滤过膜均有一定的孔隙,仅能允许一定分子量和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因而构成滤过膜的孔径屏障,而三层结构的表面均被覆唾液酸蛋白,肾小球基底膜内、外疏松层富有硫酸类肝素,这些物质在人体体液环境中带有负电荷,排斥具有负电荷的溶质通过,从而构成了滤过膜的电荷屏障。

  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的球内系膜对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有调节作用,因而对肾小球的滤过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特别是大分子和带有负电荷的白蛋白几乎完全不能通过,少量通过滤过膜的小分子蛋白质又能在肾小管被重吸收。

  虽然每天约10~15kg血浆蛋白流经肾循环。但从尿排出的蛋白不足150mg。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各种病理因素所致,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如孔径变大或负电荷减少等,从而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且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大量蛋白尿。

4选择性蛋白尿临床意义有哪些

  对血浆蛋白成分的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当于有超滤器的功能。选择性指标则是用大于肾小球滤过膜孔隙的物质的清除率比例,对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孔隙的物质的清除率比例,对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孔径作估计。蛋白质分子越小,清除率越高;分子量越大,其清除率越低,肾小球疾病时,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作用都发生改变,当肾小球疾病较轻,滤过膜“漏洞”较小时,尿中以中分子量的蛋白为主,而大分子蛋白含量很少,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在临床上选择性蛋白尿具有以下意义:

  1、推测病理类型:蛋白尿选择性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肾小球疾病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肾病综合征中,选择性蛋白尿者在小儿将近百分之百具有微小病变的病理改变,在成人多数亦为微小病变或轻微病变,但亦可见膜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或内皮增殖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数是非选择性蛋白尿,但肾静脉血栓形成和淀粉样变则多为选择性蛋白尿。

  2、预测治疗反应:预测肾病综合征病变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选择性高者疗效好,同样,低者则疗效较差。

  3、估计预后:选择性蛋白尿高的患者预后一般比较好,选择性蛋白尿低者预后差。

  以上就是冀兆奎主任关于的讲解,大家都知道了它在临床上的意义。

5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是一项用于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临床上常测定两种分子量有较大差距的血浆蛋白的肾清除率,计算其比值得出选择性指数(SPI)。通常用转铁蛋(分子量79,000)及IgG(分子量170,000),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或单向免疫扩散法分别测定其血和尿中浓度。本试验可较客观地反映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肾病综合征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效应的预测。值得提出的是肾静脉栓塞引起的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和遗传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亦为高选择性,但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

    正常值

  SPI界于0.1-0.2之间时为中选择性,是正常的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高选择性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敏感,预后较好。

  膜性或膜增殖性肾炎常表现为低选择性或称之为非选择性,表示大分子蛋白大量通过了肾小球滤膜,对激素反应差,预后不良。

  本试验可较客观地反映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肾病综合征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效应的预测。

  值得提出的是肾静脉栓塞引起的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和遗传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亦为高选择性,但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

  需要检查的人群:被疑是肾病患者。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 一般无不适合人群。

  检查前禁忌: 保持正常的饮食与睡眠。

  检查时要求: 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医生仔细操作,以免结果有误。

  检查过程

  临床上常测定两种分子量有较大差距的血浆蛋白的肾清除率,计算其比值得出选择性指数(SPI)。通常用转铁蛋白(分子量79,000)及IgG(分子量170,000),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或单向免疫扩散法分别测定其血和尿中浓度。

  SPI<0.1时为高选择性,即主要是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通过了肾小球滤膜,如肾病综合征。尿中以Alb为主,大分子蛋白含量很少,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SPI界于0.1-0.2之间时为中选择性。

  SPI>0.2时为低选择性。

  若选用转铁蛋白与IgM(分子量900,000)配对,测定效果更佳,根据所测得的血清和尿中转铁蛋白与IgM的含量,可分别算出它们的清除率,以C值表示,再代入二点直线方程式:K=LogC1-LogC2/LogX1-LogX2求出直线斜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