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会猝死?猝死的悲剧,做好哪些事来避免

2022-05-04

内卷、加班、福报、房贷、生育.......

似乎近几年,这些词汇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击垮着人类的健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内卷的话题与争议从未停止过,几乎隔三差五,社会层面就发生一起运动猝死事件。

一旦发生悲剧,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性关注,但一阵阵热议后,这一切又重归于平静,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为了几两碎银,有必要豁出性命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猝死一词在新闻报道中的频率越来越高。

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让猝死,也成为都市人的健康焦虑。

据《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53%的人曾担心自己会猝死,95 后和00其中,有 7%和 9%的人甚至每天担心自己会猝死。

而引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2019年中国心血管死亡占比高达43%,成为国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

虽说心脑血管疾病多数都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最大,死亡率则越攀升,但在将近20年来,年轻人的死亡占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藏在我们身边的死神,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们的到来?

出现这些变化,都与我们各种各样主动或者被动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紧紧联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

预防猝死,我们可以做这些事:

第一、控制血压,少吃高盐食物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从长远来看,心脏会被压垮,导致其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化,毕竟导致心脏病,从而增加血压,严重还会诱发心源性猝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减少盐的摄入,少吃泡菜、加工肉类和其它食物,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第二、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

对于经常存在胸闷、胸痛的人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马上去看医生,最好做一下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确定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源性猝死。

第三、积极治疗

80%的SCD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症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因此,这类患者有必要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麝香保心丸来改善疾病。

如果用药效果不理想,就需要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才能消除病症危害,避免带来更多影响。

第四,远离烟酒

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对肺、血管以及心脏有害的物质,而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15-24岁的年轻人吸烟率逐年递增。

第五,远离疲劳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8成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慢性疲劳应激,也成为中青年人冠心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65%~80%。

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还会提升因认知功能降低而发生事故的风险。

不起眼的小事,正一步步将疲惫的我们推向死亡的深渊

那些所谓看似蛮健康的中青年人,实际上多数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但碍于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做针对性检查。、

再遇到过度疲劳、应急刺激等,最终引发猝死的悲剧。

而回头反思我们日常的生活,那些因为熬夜而晚睡、因为不想动而懒得锻炼、因为忙于工作而被忽视的心慌......

若你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现在就得需要做好警惕,别让猝死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上一篇:7000万慢性乙肝患者?避免“

下一篇:胆囊炎影响生活?提醒患者:想要
大家都在看
医生叹息:如厕四个迹象,是肠道在求救,可惜太多人忽视了!
医生叹息:如厕四个迹象,是肠道在求救,可惜太多人忽视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疾病也呈现上升状态,如直肠癌,发病部位为人体直肠组织,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早期症状不显著,使得该疾病在早期不易发现,确诊之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加大;那么为何

3至17岁人群新冠疫苗即投入使用!接种疫苗前,这些细节要牢记

#学生即将能接种新冠疫苗#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再加上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加持下,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让进入春节的中国无疑遭受一次巨大的考验。不过好在经

痛风的“祸根”被揪出,告诫:这4类高嘌呤食物,再喜欢也别碰

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这些嘌呤成分没有及时的被代谢出去便会沉淀在体内,引起尿酸增高。大量的尿酸,很容易在关节部位形成尿酸盐结晶,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痛风的出现。因此,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

春节期间,为何肾病总是复发?提醒:做好4件事,安心度过太平年

每年春节,小康医生总发现一个现象---泌尿科总是排长队。由于春节自古以来,在国人心目中都是占据重要的位置。一年忙碌辛苦,终于也就为了这几天的休闲,这也促使了大家在生活规律、饮食安排上会发生一些改变。而

私人医生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